深圳市安鑫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2+5模式 我國食物構成的新趨勢——二論我國的食物安全

2+5模式 我國食物構成的新趨勢——二論我國的食物安全


日期:2005-08-30 來源:新華網甘肅頻道 作者:任繼周


  我國糧食在1984年和1996年出現了兩個高峰。1998年以后,糧食產量連年下滑,引起了國人的關注,這是必要的,否則可能真的會出現“誰來養活中國人”的問題。這里有兩個問題要認真探討:一是我國的食物供求態勢究竟如何?二是我國應采取怎樣的食物對策?

  我們談論糧食問題,往往將人的口糧與家畜的飼料糧混淆不清,這嚴重妨礙我們作出正確的分析和決策。為了在人、畜分食的前提下論述方便,請允許我在這里引入一個術語——食物當量(Food Equivalent Unit,簡寫FEU),就是以熱量與蛋白質含量為基礎綜合而成的用以衡量食物的統一標準。1個食物當量相當1kg粳米所含的營養物質,它可以統一衡量人的口糧(FEUa)和家畜飼料(FEUb)。而在飼料中既包含谷物飼料,也包含牧草等植物營養體。食物當量與市場的糧食等質(非等值)。

  我國人民的食物(FEUa)構成,改革開放以來經過近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悄然發生改變。

  如圖1所示,我國糧食產量從1989年的4.08億噸,到1998年的最高峰5.12億噸,這時糧食過多,出現了賣糧難問題;以后又逐年下降,到2003年下降到4.31噸,又感到糧食不足。但無論糧食總產起伏如何,人均口糧(FEUa)消費量在這一階時段逐年下降,由1989年的228.69kg下降到2003年的164.62kg,人均下降了63kg。14年來口糧消費量共下降0.45億噸,可供2.7339億新增人口需要。而同期我國實際新增人口數只1.65億,每年節余的口糧大大高于每年新增人口對口糧的需要量。新增人口不曾構成糧食壓力。

  此外,我國城市人口的增加將對糧食供求態勢發生巨大影響。我國城市人口的口糧消費從1989年的人均133.9kg到2003年的79.5kg,下降了40.63%,約為全國平均口糧消費量的l/2。目前我國城市化仍處于低增長水平的線性階段。如我國規劃部門預期,2003年我國城市化由40.56%發展到2020年的65%時,城市人口為9.451億。屆時全國人口14.54億(總人口按總和生育率TFR=1.8計算,可能偏高)。因為每減少一個農村人口,相當增加三個城市人口的供給量,故只相當現在8.239億人口的食物消費量(農村5.089億,城市3.15億),隨著城市人口的遞增,我國口糧的消費量(FEUa)不是節節升高,而是逐年下降。

  (注:2000—2003年總人口、城鎮人口比重、口糧消費量均來源于參考文獻;2004—2020年人口數據來自國家計生委2003年預測結果,2004—2020年城鎮人口比重根據參考文獻計算;2004—2020年是改變這一農業系統所養成的傳統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這是一個艱難、痛苦而漫長的過程。

聯系我們

地址: 深圳市寶安區航城街道鐘屋社區科璽工業園5棟

郵編: 518102

電話: 4007888015/0755-27697166

傳真: 0755-27697366

手機: 0755-27697166

聯系我們
国产精品人|精品在线播放|末成年女A∨片一区二区|欧美成人AA久久狼窝五月丁香|亚洲av无码专区色爱天堂老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