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發布食品安全調查報告
商務部發布食品安全調查報告
諸多因素危害我國食品安全 城市已基本構筑“食品安全網”
據新華社北京2005年11月15日電 商務部15日發布了《2005年流通領域食品安全調查報告》。報告中說,食品在生產、加工、流通過程中仍存在諸多不良因素,危害著我國食品安全。
報告中顯示,造成我國食品污染的直接原因系源頭污染,據對農村生產者的調查,絕大部分農民不知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藥和售藥目錄;近50%的農民在使用農藥和售藥時沒有農業技術人員指導,只是憑感覺,一藥多用現象特別普遍;一些農民受利益驅動,打過農藥的蔬菜未過休藥期即采摘上市銷售;68.9%的蔬菜上市前沒有經過產地檢驗;10%以上的種植地和養殖地周邊環境存在污染源。
此外,由于對食品安全事件處罰過輕,以罰代刑,導致部分批發商和農貿市場不愿意在食品衛生管理方面加大投入,即使建立了市場準入制度,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未付諸行動。
報告中還說,部分連鎖超市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在采購、運輸、銷售方面都存在危害食品安全、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問題。其中主要問題集中在標簽不符、添加劑超標等,其中50%的標簽缺斤少兩。問題最多的是鮮肉及肉制品,占24%,休閑食品和乳品類,分別占15%和11%。
報告顯示,我國消費者高度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大部分消費者愿意為購買食品安全支付少量的額外費用。城市眾多消費品中,消費者最關注食品安全的占71.8%,不關注食品安全的僅占0.6%,購買食品時首選質量的占30%,選擇“價格優先”的僅占8%,80%以上的消費者認為超市食品安全狀況好于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50%左右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階層只到超市購買食品。
報告中還顯示,我國城市食品市場準入制度得到有效實施,企業已經自覺開始實施保障食品安全措施。